华为云数据库首席架构师 冯柯:
面向金融政企市场,华为云Stack+GaussDB,为客户提供符合政策监管要求本地部署的云服务。目前,华为云GaussDB已经在助力国有大行核心交易与数仓系统分布式改造,并已经在4家国有大行和多家股份制银行商用,并通过联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。
浪潮云溪数据库研发副总经理兼产品负责人 陈磊:
其他的方向或市场上,合作伙伴本身对分布式的需求可能会越来越旺盛,这时可能会互相走到一起。包括银行或者一些传统行业,也会去做这种分布式的改造,他们系统有新的需求以后,双方的点就能合到一起了。
腾讯云副总裁 李纲:
所谓“数据库国产化”,并不代表用户要降低质量和要求,在关键业务及核心应用场景支撑能力上,国产数据库的服务水平和传统商业版数据库,是同等级别。换言之,国产数据库没有“国民化”待遇,必须具备成熟数据库产品所具备的能力,这是第一要求。当然,既然是国产化,国产数据库厂商肯定会迎来红利期,将从产品、服务开始形成一个新的生态,向国产化靠拢。但技术无国界,所以在整体技术演进方向上,国产数据库首先会和国际数据库技术对标。未来两到三年,腾讯云数据库的发展方向将用九个字概括,即“插红旗”、“立标准”、“建生态”。
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钢:
在现在政策的形势当中,达梦要去从用户层面去考虑,怎么样去快速、低成本的完成国产化替代,对我们厂商来说是市场的占有。但是从市场反馈来说,初始化的起步阶段非常重要,希望有足够的商业市场上的竞争度。
华为云数据库副总经理 丁晨:
国产数据库完全能满足企业核心业务需求,只不过相对Oracle而言,国产数据库还没有那么完美,这需要时间,现在最欠缺的是信心,而信心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。
易鲸捷解决方案中心金融行业售前总监 隋景鹏:
国产数据库从2000年左右开始正式的商业化发展,它前面十几年走的都很艰辛,几乎很难在高端场景取得突破。最近五六年,分布式的出现带动了整个产业侧在核心业务里面的进一步发展。目前,国产数据库已经达到了至少可用的阶段,至少是稳妥没有争议的。
浪潮云溪数据库研发副总经理 陈磊:
国产数据库现在应该能够挑起国内高端市场的大梁,只是这些高端的应用对国产数据库厂商需要有一个验证、建立信任的过程,应用也需要改造,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或成本比较高。我觉得可能用不了五年,就能够有些成功的案例。当然,国产数据库在满足非功能需求方面还有差距,如可靠性,但我认为可以通过应用和基础计算资源去弥补,核心业务应用支撑不仅仅是数据库的事情,也需要给与我们更多机会。
华为云数据库技术专家 窦德明:
当前,国产数据库百花齐放。但是,还没有真正的能把包括金融、政企的核心业务替下来。现有国产数据库在稳定性和性能方面,跟Oracle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。如果未来要挑起这个大梁,我们必须经过大规模的客户层验证,真正到客户实际业务当中去打磨我们的产品,实验室里边出现的产品永远没办法做到规模。
天云融创数据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乔旺龙:
现在国产数据库一直都在追求做银行核心或者做银行的趋势,这个趋势仅仅是个大方向,而且未来肯定也会出现大面积替换的场景,场景肯定会出现的。随着技术的发展,国产数据库会逐渐的替代国外数据库,应该是一个大的趋势。
阿里云数据库事业部产品与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王伟民:
现在很多客户都很乐意尝试并持续使用国产数据库。尽管目前国内很多厂商,无论从研发的投入、产品性能、成熟度,还是产品资料、生态、人才等方面都与国外数据库仍有差距,但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,这个差距并非不可逾越。再给国产数据库一点时间,一切皆有可能。
OceanBase CTO 杨传辉:
国产数据库具备服务高端企业的能力,但是真正要替换下来可能需要一段时间,有的快,有的慢。这里有个比较大的风险点,在于国产数据库要具备这样的能力,一定是有很强的对内核的掌控能力,不是说这两百多家都有能力,真正做核心的肯定不是两百多家,真正做的也就五个以内吧。
GoldenDB产品副总经理 秦延涛:
从现在我们手头案例,包括:国有大行、股份制、城商、农商的实践过程来看,我是偏乐观的,我认为,国产数据库可以完成这个使命。
沃趣CTO 魏兴华:
长远看,一定是乐观的。但现在看是悲观的,没有出圈,处于政策阶段。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政策型的阶段一定会过去,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事情一定是把大量的钱往内核层面去投入。近期还是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,大力把内核做好才能出圈。
腾讯云数据库总经理 林晓斌:
现在有开始不少银行的核心日志是直接上国产数据库了,像T-sql在张家港银行、昆山银行本身就上的核心,还有一些大行的信用卡核心直接跑到上面,所以现在首先是国产数据库有能力挑起高端市场的大梁。